SCIENTIFIC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产学合作

学院积极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战略,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立服务站点21个,建设畲乡人才工作室1个、博士创新站2个,安排百博入企8人、地方挂职干部5人,有效打通了产教融合通道。

通过引入20余项行业前沿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掌握了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技术,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创新思维与跨学科协作能力。近年来,学生参与国内外设计竞赛获奖30余项,其中不乏国际级和国家级大奖,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新实力。

学院重视产教融合共育,学位点重视农林特色培养,依托浙江农林大学在生态研究、竹木材料研究等方面优势,聚焦浙江省区域产业,围绕竹木产业转型升级、森林康养、农产品品牌设计等构建团队,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累计校地合作经费2000余万元,为行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形成了以下三个特色:

1.做细做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党建联建等形式直接参与区域产业发展,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动力。建设“浙江省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基地3个,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团队3个,在服务相对集中的龙泉市,成立临时党支部,“浙江农林大学龙泉竹木科技创新服务队”获浙江省教育系统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2.做实做深科技特派员综合服务效益。构建“团队特派员(服务县域)+省级个人特派员(服务乡镇)+工业特派员(服务企业)”三级科技服务体系,与遂昌、龙泉、江山、淳安等地深度合作,助力山区海岛县“两山”高效转化。建设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5家,研究生实践基地8家,校地合作申报省级以上项目12项,为地方争取省级财政经费8000余万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共同申请专利20余项;获梁希科学技术奖等各类奖项8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场次,培训人员800余人次。教职工获科技部表彰1人次,获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林业推广突出贡献个人等省级荣誉4人次,丽水“创新引领”突出贡献个人等厅局级荣誉7人次。

3.做精做特产教融合新通道。围绕招生方向,聚焦艺术赋能美丽乡建和设计赋能产业升级,对标杭州女装之城、义乌小商品之都、丽水竹木加工之乡等凝练特色,依托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等十余个平台,扩展产教融合新通道,在竹木加工、幼教木玩、水晶、民族服饰等产业精准服务,有力服务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先后被中国教育在线、潮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