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浙江省较早一批设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2004年获批浙江省艺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获批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升格为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备扎实育人基础。现有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业设计4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为省级一流专业。学院依托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浙江省艺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0余个平台,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和浙江省经济块状经济特点,聚焦设计赋能产业升级,艺术共促乡村振兴,强化特色教育。学院建有省级首批“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基地3个,浦江产业研究院等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11个。现有设计学(专业代码:140300)、设计(专业代码135700)、机械(工业设计与工程)(专业代码085500)3个学位授权点。
设计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代码:140300)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扎根农林、立足江南、面向世界,围绕浙江农林大学注重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政策方针,致力于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设计人才。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学科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把握艺术设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他们还需拥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将设计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与整合运用的能力,探索人文、技术与设计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和实效性,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做到“情系三农、心系乡村”;具有健康的心理身体素质,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和实践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
(一)视觉传达与数字媒体设计(视觉交互设计与农业品牌)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秉持绿色可持续设计理念,探索使用智能媒介的兴农路径,助力地方村镇文化传播及视觉体系建设。主要研究领域涵盖品牌策划与设计、网络及新媒体设计、展示设计、工艺与艺术、交互设计、视频与动画设计等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农林类高校办学特色及专业优势,以人为本为“三农”提供专业的设计支撑,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品牌的影响力。探索数字智能时代设计赋能文化业态新路径,以提升对地方文化传播的服务能力。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有效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
(二)服装与服饰设计(生态服饰研究与设计)
围绕“八八战略”,紧扣生态美学与绿色发展理念,开展服装与服饰设计元素、服饰材料、流行趋势、时尚设计与呈现等主要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推动在地文化与生态资源的创新发展。依托浙江块状经济优势与区域文化特质,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时尚中的创新应用,重点研发非遗畲族和汉元素服饰,推动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活化。结合农林类高校特色充分利用在地生态资源,探索持续材料的时尚应用,构建生态产品的产业链转化路径,助力服装与服饰设计生态产品的迭代升级。在可持续时尚创新、生态产品开发及服装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三)工业设计(生态产品创新与设计战略)
以服务乡村振兴与区域产业升级为核心,致力于为地方提供系统化设计支撑,赋能绿色业态发展。深耕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及方法,优化工业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和工艺流程。探索传统文化在工业设计中的载入方法,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强化工业设计鉴赏与美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设计思维,提升产品的实用性能与审美价值,推动设计作品向更高层次发展。此外,依托农林类高校特色充分发挥竹木材料特色,推动绿色可持续设计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实践基地紧密合作,构建工作室培养模式,通过实际项目提升学生专业应用技能及创新能力。
(四)设计历史与理论(视觉文化研究与文化传承)
以中外设计史、视觉文化、设计美学与工艺思想等领域的深度研究为核心,聚焦“吴越文化”,致力于为学生全面构建史学与理论体系,培养设计美学分析方面的综合能力。一方面以全球视野、前瞻性理论与研究方法创新,解决当代设计实践的现实问题,立足成为当代设计实践的理论基石;一方面以吴越历史文化为基点,深入剖析吴越历史文化中的艺术美学渊源、设计工艺与思想、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问题,以建构中国设计理论体系与方法论为重点任务,重新激活吴越历史文化与中国设计文化研究的历史文脉,从本体研究、历史哲学、技术哲学、文化价值等多种层面,找寻传统造物思想的当代投射,深化道与器的关系研究与当代转化。
设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代码135700)
一、培养目标
设计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学术道德、专业素养及职业精神的具备综合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系统的专业实践技能,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具备较为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复合型的思维方法,以及对设计行业的宏观认识和微观感知。坚持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贯通,掌握有效的设计方法和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一)传达与媒体设计(视觉设计与农业品牌)
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赋能农业品牌建设,为三农提供农业或区域品牌设计服务。聚焦农业品牌视觉设计、农艺设计方法,结合农村实际,主要开展农业品牌体系创建与融媒体推广、农文旅品牌IP 设计、绿色低碳品牌的可持续设计实践等。通过持续推进,取得显著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将科研成果转化地方产业。
(二)信息与交互设计(数字媒体影像与媒体交互)
响应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源动力,以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富有创造力,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林影像传播与媒介交互探索的数媒人才为目标。推动乡村文化与艺术的交融升华,用影像艺术记录与媒介交互设计的全新方法助力地方村镇新时代的文化传播技能。探索数字媒体艺术赋能文化业态路径,提升对地方文化的服务能力。
(三)产业与设计战略(文化传承与生态产品创新)
紧扣“八八战略”,彰显浙江地缘资源与文化标识,依托浙江的块状经济优 势和文化特点,探究艺术赋能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战略助力生态产品迭代与升级。发挥在地文化优势非遗畲族与汉元素服饰的研发,探索在地资源竹材及 生态产品的产业链动态,聚焦研究在地文化与自然资源升值转化的共性方法与路径,主要开展畲族文化传承与活化研究、可持续时尚创新发展战略,生态产品创新与产业体系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机械(工业设计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代码08550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机械强农的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以及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肯干、实干、能干”农林品质和“三农”情怀,能够胜任机械工程、工业设计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检测与控制、趋势分析与设计研发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岗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方向致力于产品设计与开发。将工业设计理论知识、创新设计思维、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策略紧密结合,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主要开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认知与计算、交互设计、竹木制品工艺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项目策划、人工智能协同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