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嘱托,始终秉承学校“肯干、实干、能干”三干品质,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田野课堂 +车间实验室”为人才培养增添鲜活渠道,围绕乡村文化振兴、乡村艺术振兴,贡献设计学力量,引领师生思想进步、追求真知、爱农支农。
学院聚焦艺术赋能美丽乡建,推动党建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学院数字媒体学科方向党支部、设计学学科党支部、工业设计师生联合党支部3个教工党支部同时入选浙江省“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单位”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浙江农林大学龙泉竹木科技创新服务队”获评“浙江省教育系统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学院科技特派员多次受到科技部表彰,荣获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林业推广突出贡献个人等多项荣誉。
1.设计扶贫推动产业升级
学院教师用“科技+艺术”为山区海岛地区传统产业创新插上腾飞双翼,为脱贫攻坚架起校地合作桥梁。通过科技特派员、百博下百企等模式服务地方竹木加工产业,积极探索产品精深加工,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共同攻克竹木加工关键共性难题;发挥设计学综合服务效益,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涌现出一批“竹木产业及时宇”“农业品牌创新丽”“产品研发生力军”等典型,多名教师获科技部、省科技厅、省林业厅等部门表彰。
2.艺术语言讲好品牌故事
聚焦农林产品构建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师生团队将区域产业与地域历史文化、商业契机和艺术形式有机融合,打造区域知名品牌,有效提升了农林产品的品牌形象,既实现了农民增收,也提高了农林产品及产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农林产品涉及香菇、毛竹、药材、茶叶等十余种,以及古村建筑保护、景点导览、民宿等文旅衍生品,用现代设计理念打造了“龙尚竹”“东坪高山茶”等一批农林产品“金名片”。
3.生态理念扮靓时尚产业
结合农林院校学科特色,整合兄弟学科在竹木材料、茶文化、植物与中药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倡导学科交叉,推动生态理念在服装、文创等产业的探索和应用。学院受邀参与G20多国首脑峰会志愿者服装方案设计,茶服产品成功亮相中国茶博会,挖掘我国传统服饰中的生态智慧,深耕民族服饰及服饰史研究,通过主办生态环保主题时装秀、茶服秀等多种形式推广生态理念,在杭州女装设计领域独树一帜,为时尚产业注入了绿色生机。